与其解读中医是什么,不如想想中医发展需要什么
游戏规则变化,正让跨国药企中国区的业绩稳健增长模式面临压力。
提高烟草消费税至烟草价格的10%,在高收入国家会减少大约4%的烟草消费,在大多数中低收入国家会减少高达8%的烟草消费。世界无烟日:提高烟草税 降低死亡和疾病 2014-05-31 06:00 · wenmingw 全球烟草流行每年导致近600万人死亡,其中60余万是死于呼吸二手烟的非吸烟者。
减少烟草消费,挽救生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各国应当落实针对烟草制品的税收和价格政策,以减少烟草消费。2014年活动的具体目标各国政府将烟草税提高到能够减少烟草消费的水平。个人和民间社会组织鼓励其政府将烟草税提高到能够减少烟草消费的水平。世界无烟日:提高烟草税全球烟草流行每年导致近600万人死亡,其中60余万是死于呼吸二手烟的非吸烟者提高烟草消费税至烟草价格的10%,在高收入国家会减少大约4%的烟草消费,在大多数中低收入国家会减少高达8%的烟草消费。
今天(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提高烟草税,降低死亡和疾病。烟草使用是全球最可预防的死亡原因,目前全世界10%的成年人死亡是由于烟草使用。如何让医生参与进来,要靠IT技术的帮助,不单单是移动技术。
我迅速用手机上网,帮她锁定了几位当天出诊的诊冶小儿生长发育方面的专家,但我不确定专家号是否还有,所以又提供了几位出普通门诊的医生备选,她带着这些信息快速奔着门诊大厅而去。3. 真正鼓励医生赚取阳光下的收入,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赚取优质收入。交流这件事,在移动时代变得非常容易,不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都可以通过一条微博、一个微信圈子完成交流。好大夫在线创业的八年中,业务越来越重,如何像一个互联网公司一样解决问题? 所有行业都希望移动端能够为我所用,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提高效率。
患者还没有养成这种使用习惯,医生也还没有形成院外服务意识。我迅速瞄了一眼特需挂号窗口列出的当日出诊专家,内分泌科的几位均是糖尿病方向的。
怎么办呢?特需挂号大厅也没专家门诊出诊时间表,手边也没电脑呀......手机,一个能上网的手机帮了大忙。甚至当我们把服务费分成发给医生时,有些医生都不敢接受这些钱,总觉得自己的服务不应该收费,拿钱不好。达到这些要求,跟移动技术本身相关性不大,考验的是线下运营能力。有了移动之后,再随着可穿戴设备热火潮天,一时间好像数据采集已经不是问题。
待患者再去医院就诊时,不论诊疗的效率,还是医患沟通的结果都会是优质的。协和的预约挂号是通过114、银医卡两种方式开展的,可以提前三个月挂号,这导致她的号提前三个月就被抢完。但如果借助互联网和移动平台,让医疗服务从院内延展到院外,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带来轻灵的改变:1. 院内负担减轻、效率提升。虽然我比较熟悉协和的内分泌科及几位专家的专业方向,但脑子里能记住的名字也就是金自孟、伍学焱、潘慧,他们是否当天出诊,我真是不知道。
基础医疗服务应该是公益性的,而商业医疗服务应该是市场化的,应该鼓励有责任的社会力量来承担。移动让疾病管理这事可执行了疾病管理这词不是新词,大到卫生计生委,小到社区医院都在整疾病管理。
大致分为挂号、文献(医学资料)查询、健康记录三大类。虽然这个方向看上去很美,但目前的现实并没有那么乐观。
医生收到这些专业背景资料,再跟患者通过网络交流,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这些资料可以通过移动的传输快速、便捷送达就诊医生的案头,当然这个案头指的是医生的电脑或手机。记得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的苏俊武教授说,我们主任刘迎龙教授没有别的业余爱好,有空就喜欢拿着手机,拿着手机唯一干的事儿就是回复好大夫在线上患者的咨询。医生们要敢于拿钱,以赚取这种收入为荣,以赚大钱为荣。或者不知道挂谁号的问题(就像我前面讲的经历)。门诊患者得一个个地看,手术得一个个地做。
移动医疗不是淘宝,买错了商品还可以退货,这个卖家不好换一家。甚至有些医生都说不应该收钱。
患者们才能轻松的享受服务。没有商业交换,就不可能养活医疗体系。
但是移动服务,可以在信息的获取方式、医疗服务环节中的交流方式实现改善。没有移动之前,健康日记同类的功能在PC上都有,种类也不少,形式也够花俏,所有的数据就是靠手工录入。
难在不知道挂谁,难在排了一夜的队还挂不上。移动对于医生的轻,体现在医生对患者的可控、可预约。医疗服务才能真正变轻。好大夫在线建立八年了,在运营的路上不断优化,提升,但仍没做到最好。
这样的运营机制无关移动,但只有这样的机制才能保证疾病管理的有效性。二要有患者愿意被管,并主动提交资料。
对于医疗来说,移动互联网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不妨从看病的第一步挂号说起。我提醒她,今天的特需门诊没有她需要的专家,她应该赶紧去门诊挂号大厅,看看那边谁出诊,还能不能挂上个号,此时已经过了七点了。
医生在医院里与患者面对面诊疗都可能出现纠纷,更别说没有医疗背书的移动交流了。患者在家里、在车上、在学校里……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查询到医生的出停诊信息,不会因为医生停诊而白跑一趟。
医生对于异常处理的意见,要由医生助理负责传达、落实执行。我记得原协和医院、现在上海第一妇婴医院妇产科龚晓明医生,就在其微博里明确标注,此处不接受患者咨询,如咨询请到我在好大夫在线上的个人网页。2. 从政策上真正开放医生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但涉及挂对号的问题时,不管是移动还是互联网,还是云呀微呀,我认为都不能让这个问题变轻。
数据采集本身不是难事,难在服务的运营,这是一套服务体系,是基于医疗专业的服务体系。患者是固定存在的客体,但主体——医生——是否参与交流取决于两个主要条件。
这种移动的、不符合医疗本身性质的快速和便捷,带来的后果是沉重的医疗负担和资源极大的浪费。移动化,到底可以为医疗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致力于移动医疗的实践者,究竟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尝试,尝试的效果如何?以下内容,整理自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在2014年熵量大会的演讲内容,经嘉宾确认授权发布,由熵量网供稿,经钛媒体编辑推荐:在如火如荼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手机可以购物、可以定餐、可以监测心率,可以挂号,可以开科会……移动似乎变得无所不能,无孔不入,之于医疗,它能改变什么?又不能改变什么?病患、医生两大群体的困惑今天在熵量大会,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两年前,我在协和特需门诊排队挂号,当时特需门诊的挂号窗口还在北配楼,一位家长排在我后面,聊天中听出她要挂内分泌科诊治小儿生长发育的大夫。
以好大夫在线正在运行的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的管理项目为例,首先要建立符合医疗规范的日记项,不是患者想记啥就记啥,记录的信息对疾病管理有意义。让这部分人别来,在自己家中解决问题,就能减轻医院的人流,减轻医生的负担。